• [

    平面知識

    ]

    創意設計思考(二)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交融、開放的世界。
      二十一世紀唯一不變的就是。

      既然如此,設計師的思想就不應是因循守舊、保守呆板的。一線設計大師最大的優勢在于——在第一時間內,與世界頂級設計師們享受同樣的信息資源。各種媒體、雜志、互聯網、論壇、講座、展覽……每分每秒提供著迅即的信息。面對如此眼花繚亂的世界,設計師一定要分清優劣,辨別好壞。學校里有導師會指正你,點撥你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但人不可能一輩子都依賴別人,設計師尤其要有自己精辟、獨到、敏銳的目光。不然的話,或是迷失自我,隨時可能偏離正確軌道;或是被后起之秀替代,從此銷聲匿跡。那么這種精辟、獨到、敏銳的目光是如何確立的呢?它正式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與修養。文化與智慧的不斷補給,能使此種目光更犀利,是成為設計界常青樹的法寶。
      將文化與設計比喻成根與植物的關系也好,比喻成地基與高樓的關系也罷,總之,在于說明其緊密的程度。通常優秀的設計作品具有簡單的外在形式、深層的文化內涵。外行可能以一幅作品的好看、不好看來評判其優劣,而內行就會褪去一切漂亮外衣,探究實質。外衣可以換,但組成元素是否可以替代?元素與文化的關系?VI設計者為什么用這些元素,而不用那些?換了我進行此課題設計,我會如何考慮?如何選用元素?這些看似簡單的思考,被形式沖昏頭腦的設計師會很容易忽視。
      我很強調設計師應了解設計與藝術的發展史。
      人習慣于問為什么,當你中途開始看連續劇時,自然會問:前幾集播了些什么?設計師多學點源文化很重要,因為我們接受了設計中太多的源分枝。當你通曉了源文化,就可以撇開其他,再創造一條分枝。況且創造發現并不是憑空的。多了解源文化,可以幫助你少走彎路,少進死胡同,踩在前人肩膀上往高處爬,何了不為?有人說我完全不接受前人的某某主義、某某風格,走自己的路。殊不知,你現在拋開一切所走的路,前人可能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走過,而且這條路被歷史承認為行不通的。浪費精力,又浪費時間,得不償失。了解大同,才能獨走邊緣。
      當然,多學源文化的優點不僅囿于此,那是在與大師們的思想溝通,借助大師的頭腦去思考問題。不是學他們那樣思考,而是學會如何思考。
      我把信息、源文化統稱為現有素材。VI設計師與這些現有素材的關系相當微妙——若即若離,涇渭分明。既要時刻注意其動態,關注它,學習它,又要在某種時刻徹底拋棄它,忘得一干二凈,絕不藕斷絲連。這種時刻,就是設計師在從事某項課題設計,完成某套方案時,這時需要拋開一切現有素材,正如前文所說的保持一方自己的天空,獨立思考。偶爾把自己封閉起來,做一做井底之蛙’”這時的翻閱、啟發,只能牽絆靈感的產生。因為平時的關注在大腦里早已進行了分解、整合、重組,成為了一種潛意識,是奇珍異寶。一旦設計時,它們就會源源不斷地被激發出來,厚積薄發,成為了屬于設計師自己的寶貴財富。
      設計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可能這就是它的妙處所在。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