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面知識

    ]

    字體設計基礎

    本帖最后由 百寶箱 于 2009-8-14 11:54 編輯

    字體設計基礎是一份來自 typeworkshop.com 的資料,簡明扼要的描述了西文字體設計的一些基本概念,不管你是不是平面設計師或者是字體設計師,又或者只是路人甲乙丙丁,這些資料都可以讓你進入字體所蘊含的數學之美。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850702.jpg

    圖片上的文字:
    標題:動態的曲線
    左:怎樣才能最快的駛過這條彎道?
    右1:幾何曲線
    右2:自然曲線
    右下:平滑的開始轉向,更自然,更快速!
      
    字體設計基礎(4)書法原型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852921.jpg
    圖中上下兩行字母有著不同的結構,它們來源于不同的書法原型。不管這種字體是襯線字體(如Times New Roman)還是無襯線字體(如Arial),它們的架構都源于它們的書法原型。

    上面一行的字體的書法原型是一種尖頭的書法鋼筆。其筆畫的粗細對比是通過改變筆壓來實現的,而與筆尖本身的形狀無關。Bodoni字體就是一個例子,但是象Helvetica這樣的無襯線體也是來源于此。筆畫最粗的部分幾乎都是垂直的。從這個角度來看, Bodoni和Helvetica是同出一轍的。它們的架構是一致的,只是筆畫的粗細對比有區別。

    下面一行字體來源于一種筆尖扁平的鋼筆。這種書法鋼筆正面寬而側面窄。字體的筆畫粗細是由于鋼筆本身形狀的差異造成的,而不是筆壓。你書寫的時候筆身是傾斜的,和紙張形成30度的傾角。因此筆畫最粗的部分就不是垂直方向的,而是有一定角度的傾斜。同樣的,筆畫最細的部分也不是位于水平方向上。Garamond 和 Minion 字體就是這種結構。但象Gill Sans 這樣的無襯線字體也同樣是起源于這種筆尖扁平的鋼筆。

    字體設計基礎(5)字符間距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855627.jpg
    文字間距基礎
    上:太緊
    下:a和e的內部空間應該是相等的
    平衡字符的內空間和外空間


    字符間距

    這里要說一下字符間距。字符的間距要比它的外形重要得多,這關系到字體的節奏。一種間距很糟糕的字體,不管外形如何優美,一樣難于閱讀。相反的,一款外形稍欠的字體,如果有完美的間距調節,這種字體一樣可以易于閱讀。因此,定義字體的節奏,要比定義字體的外形更加重要。

    字體的節奏取決于字符內部和字符之間的白空間,而非字符的黑色形體。如果你能夠為你的文本建立一種很好的節奏,你的字體就更易于閱讀,并獲得均衡的整體效果。從開始創建黑色形體的時候起,你就應該同時把白空間的設置考慮在內。當然,白空間和黑空間是相互依存的。白空間的改變也必然的會影響黑空間的形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能說黑與白哪個更重要。

    例如,字母n內部的白空間,以及i與n之間的白空間,兩者之間必然會存在著某種關聯(見圖示)。在上面一行中,字母n內部的白空間要遠大于i與n之間的白空間。在下面一行中,兩者則要均衡得多,你也因而獲得了更好的節奏,整個文本也更和諧。

    同樣的,小寫a和e之間的內部空間也存在著這種關聯。兩個形狀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這兩個字符的內部白空間(counter,中文術語翻譯為字懷/字谷/字幣)在視覺上應當是等量大小的,這樣你的字體才會有更好的節奏。

    字體設計基礎(6)黑與白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856141.jpg

    圖片上的文字:
    注意字符內部和外部的白空間

    黑與白

    字體的設計,莫過于調整黑白空間的和諧。黑不能離開白而獨立存在,白也是一樣。黑,是字符的形體。白,是字符內部和字符之間的白色空間。兩個字符之間白空間的大小,取決于字符內部白空間的大小。

    你永遠不可能設計出一種筆畫極其粗重而同時字懷(counter,字符內部包圍的白空間)又很大的的粗黑體。一個粗黑體,其字懷永遠要小于一個細線體,因而粗黑體的字符間距也一定要小于細線體(如圖)。細線體的字懷很大,其字符間距也必須相應的大,所以細線體的字符之間就需要比粗黑體更大的白空間。

    字體設計基礎(7)意大利體與草寫體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859759.jpg    

    一個羅馬體(roman,通常也被譯作”正體“)可以是傾斜的(有一定的傾角),而一個草寫體可以是豎直的(就好像是一個正體一樣)。呃?

    傾角并不能決定一個字母是一個“羅馬體”還是一個“草寫體”。關鍵在于其結構。要理解這一點,看看下面四個大n。你想的沒錯,第一個是一個羅馬體。但第二個同樣也是,雖然它并不是完全的豎直,它和第一個n擁有同樣的結構。這種情形我們叫做傾斜的羅馬體。第三個n看起來很象草寫體了。但它實際上還不是一個真正的草寫體?偟膩碚f第三個n和第二個并沒有多大區別,只是襯線的個別部分被切掉了而已。

    與前面三個n相比,最后一個n才是真正的草寫體。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結構。前三個n的各個筆畫之間都是獨立的。最后一個n完全是一筆寫成的。這就是羅馬體和草寫體之間最根本的區別:不在于傾角,而在于結構。

    如果要從歷史的視角來探討草寫體和“意大利體”之間的區別,那就說來話長了。但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意大利體”關乎功能,而“草寫體”關乎結構。幾乎任何字體都可以當成一個“意大利體”來使用,甚至根本不需要有什么傾角。當你制作一個包含“羅馬體”和“意大利體”的字體家族時,這個“意大利體”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構建。圖例中的第三個n也許就是你字體家族中一個完美的“意大利體”。但不要忘了,一個叫做“意大利體”的字體不一定是一個草寫體。

    譯注:這篇翻的比較別扭。roman一般譯作“正體”,italic譯作“斜體”,嚴格來講都不是準確的翻譯,但卻已經是約定俗成的翻譯了。正確的翻譯應該是“羅馬體”和“意大利體”。在Windows上,對99%的用戶來說,italic就是斜體的意思,word里面甚至為所有字體都提供了一個“斜體”的功能。但實際上“意大利體”指的是一類字體的統稱,并且也并非所有的“意大利體”都是傾斜的。西方拉丁文字系統最早在古羅馬帝國形成完整的體系,代表作品就是古羅馬的石刻文字,非常莊嚴而典雅。而后來意大利人從手寫體中發展出了意大利體。隨著印刷術的發展,意大利體一般用來作為正文字體的一種特殊強調樣式,用于注釋、引文之類的場合,與正文字體相區別。因此許多比較完備的字體家族都提供了一個叫做“意大利體”的變體,和其正體(羅馬體)相比,有些字體中的“意大利體”的字形完全是經過重新設計的,而不僅僅是傾斜那么簡單。)



    字體設計基礎(8)風格的統一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900922.jpg

    圖上文字:
    襯線還是無襯線?看上圖,你自己決定。

    是什么決定一個字符能否匹配另一個字符?當你確定了一種風格,如何將之推廣應用于字庫中的全部字符?

    先從這里開始:圖中有一個“e”。想象你剛畫好這個“e”的草圖,你很喜歡它,然后你想要設計更多的其他字符來匹配這個“e”。該如何開始呢?比如說,它應該是一個襯線字體還是一個無襯線字體呢?

    第一個嘗試:左邊的“i”,無襯線體。它最粗的部分和“e”最粗部分的筆畫寬度相同,同樣的x-高度。它應該能表達你的想法了。

    第二個嘗試:右邊的“i”。同樣的寬度,同樣的x-高度,但這次它有了襯線。

    “e”的字碗不僅僅有著一定的寬度,同時還有著粗細的對比。左邊的“i”完全沒有筆畫粗細的對比。因此這兩個字符不是完美的一對。而右邊的“i”有著和“e”同樣的粗細對比,是因為它有了襯線。這細細的襯線讓它象“e”那樣擁有了粗細的區別。這就是起點。這個“e”,已經決定了這個字體中的其余字符不應該是一個無襯線字體。

    當然了,每一條所謂的規則到最后都會有例外。從這個意義來說,你完全可以把中間的“e”和左邊的“i”配一對做一個字體。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現在你已經能夠更深刻的意識到你為什么這樣做,抑或是你為什么不那樣做。還能理解嗎?

    字體設計基礎(9)可讀性

    可讀性是正文字體的唯一考量指標。你對字體所做的許多決定都會影響可讀性。例如采用怎樣的粗細對比,上伸部和下伸部的長度,字體的節奏,黑度,曲線和字碗的力度,等等。

    大部分的決定會影響到字體中的全部字符。下面這些是應該首先考慮的。比如說粗細對比。圖例中上面一行的字符筆畫粗細對比明顯要比下面一行的要大得多。上一行的字體更適合做特排字體,而下一行更適合做正文字體。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粗細對比的差異,還由于上一行的字符的字寬更小,因而在小尺寸下更難以識別——但是卻更能吸引眼球,在制作標題的時候也更具靈活性。所以在定義字體的粗細對比和寬度的時候,要考慮到字體中的全部字符。

    不過,在設計每一個具體字符的時候,你可以通過增加一些細節來提升該字體的可讀性。舉例來說,小寫字母g右上角的字耳會有助于閱讀者的視線更平滑的水平移動。如果用作正文字體,圖中下面一行中的"g"在小尺寸下的表現會相當不錯。

    字體設計基礎(10)比例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901342.jpg

    x高度應該定多高?下伸部應該多長?確定這些比例至關重要,并且與字體的用途緊密相關。字體的比例將影響其外觀及應用。比如說,如果你想設計一種節約版面的字體,那就不能給它設置極大的字寬。

    如果下伸部很短,字體看上去會很怪;蛘吒,閱讀者可能根本無法發現它。但很短的下伸部也可能是一個聰明的決定,當它用于特排字體或者標題字體的時候。 對一個正文字體來說,上伸部最好是和大寫高度一樣(或者更高一些更棒),以獲得良好的視覺效果。如圖。

    字體設計基礎(11)小型大寫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902642.jpg
    你可能看名字就猜出來了,小型大寫就是小號的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一樣高度的大寫字母。

    為什么會需要小型大寫?基于幾個排印上的原因。首先,全部設置大寫的單詞看起來一塌糊涂,會讓所有文本湮沒其中,難以辨識。其次,大部分字體中的大寫,根本就不是為大寫連排而設計的,它們的大寫字母間距是為后面跟隨小寫字母而設計的。小型大寫才是專為大寫連排而設計的。它們會得到更舒服和諧的效果。

    前面說小型大寫是和小寫字母一樣x-高度的大寫字母,其實是不太準確的。要得到和小寫字母同樣的視覺高度,同字體的小型大寫就必須比小寫字母稍微的更大一些。
    字體設計基礎(12)花式大寫?
    www.ps123.net__20080509233904620.jpg
      
    我承認,這不是學習字體設計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一節,但是這個話題很有趣,我們稍稍關注一下就好了。不是所有的字體家族都包含有花式的變體。最常見的一般是花式大寫,但同樣也有花式的小寫以及花式的首字和尾字。

    有時候你想要設置整行的大寫?梢杂么髮懻w來完成這一任務,雖然小型大寫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那才是為此而設計的。大寫正體不是為了大寫連排而設計的,但多數情況下它們也不會造成麻煩。而花式大寫就不一樣;ㄊ酱髮懙脑O計目的通常是用來為設計增添一些額外的視覺愉悅。其大寫是為后面跟隨小寫字母而設計的(圖1),或是用于首字下沉排版(圖2),但絕非用于大寫連排。只有某些特定的字體才有可能出現花式大寫與普通正體大寫的連排(圖3)。

    字體設計基礎(13)x高度
    www.ps123.net__20080509234231150.jpg

    圖中文字:
    上右:正文字體擁有一致的視覺高度。(而物理尺寸是不一樣的)
    下右:特排字體的x高度更偏向于物理尺寸上的一致。


    如果你制作一個包含輕磅(細線體)和重磅(粗黑體)的字體,你應該確保粗黑體的x高度應當比細線體的略大(見圖中上一行)。否則,當粗黑體和細線體在同一行中連排時,粗黑體看上去就要比細線體要小得多。

    但在特排使用中,情況就不太一樣。當字體大字號印刷時,兩者的x高度之間的差異就微乎其微了(參見圖中下一行)。

    字體設計基礎(14)粗體
    www.ps123.net__20080509234232783.gif
       
    計算機的普及,使得廣大的用戶得以接觸到字體設計,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數字化讓許多操作變得更簡單和快捷,但不意味著它會自動的獲得更好的結果,那完全是兩碼事。舉個例子,許多字體軟件都包含一個字體“加粗”選項,能將原先完美設計的字體輪廓加以擴展。但實際上軟件只是在欺騙你。那并非真正的粗體,那只是一輛由村里的鐵匠臨時改長的“加長型”豪華轎車。筆畫的粗細比率可能全被破壞了(見圖例中第二個a)。手工操作的結果會更令人滿意。不管將來的軟件如何進步,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東西只有一個:你銳利的眼光。

    字體設計基礎(15)線稿的數字化
    www.ps123.net__20080509234237614.jpg
    圖片上的文字:
    右:為初學者熱身
    下1:將控制點限制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上
    下2:只在必要的地方使用節點(能用一個點完成的,就不要用兩個點)


    線稿的數字化。在紙上畫好線稿之后就可以掃描了,這時候要開始要注意,要用正確的方法將其數字化。說的更明確一點,在你用貝賽線鋼筆工具手工描摹你的線稿的時候,要留神。一個字符如果有太多的節點,或者是節點放置在不正確的位置上,都會給你的字體帶來負面的影響。

    過多的節點不僅僅會導致技術上的麻煩,例如打印機無法打印輸出,還會使得字符的外形更加難于控制。在兩個節點之間控制一條曲線,要遠遠容易過操縱一條有12個節點的曲線。當然這并非不可以,但多余的節點必然會導致外形的不平滑。

    節點放置在錯誤的地方也會導致技術問題,例如無法實現字符在屏幕小字號下的完美顯示(hinting-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小字號時的優化顯示技術,是設計者嵌入字體內部的提示信息)。建議是,把節點放置在字符的"頂點"位置。舉例說明,用貝賽線繪制一個“O”要用到8個節點。外面4個,內部的字懷4個。將節點放置在頂點(最上點、最下點、最左點和最右點),意味著BCP(貝賽線控制點)將全部是水平或者垂直的。這樣它們就非常易于控制。在大多數的軟件中,你可以用shift鍵來將BCP(貝賽線控制點)的移動限制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

    字體設計基礎(17)形態的平衡
    www.ps123.net__20080509234242463.jpg
    如果你把字母“B”上下兩個內部形狀(字懷)弄得完全一樣,上面的字懷在視覺上就會更大。你的字母看上去就好像站立不穩,搖搖欲墜。如果你把上面的字懷弄得小一些,整個字符看起來會更平衡。

    同樣的,字母“B”字母“P”的字懷也不需要完全一樣。如果兩者完全一樣,“P”的右部空間就顯得太大了。所以對每個字符的黑白空間你都要進行單獨的平衡。但是,“B”和“P”兩者內部白空間的大小一定存在著某種關聯。

    說到怎樣做一個小寫的“r”:它絕對不是一個把一邊腿鋸斷的“n”。如果那樣做,你的“r”會被弄得非常的虛弱。如果你讓“r”的末筆順著水平的閱讀方向,就可以讓它看上去更健壯。同時“r”的右部空間會更開放,更平衡。這不會有損于字體的節奏,因為“r”右部的安全空間可以設置得非常小。整個字母可以做的更窄。這樣一來,“r”頂部的白空間就不得不改變。形狀改變之后還有一個好處,你就不會在匆匆一瞥之下把“r”錯看成“n”。

    譯注:

    sidebearing 字符前后預留的安全空間(或者叫緩沖區),以避免前后字符筆畫發生碰撞。分為左部空間和右部空間。

    字體設計基礎(18)字距調整
    www.ps123.net__20080509234243954.jpg
    字距調整的知識會讓你對字體的理解更進一步。但我們現在先暫時把它忘記,先花點時間看看另外的東西。如果你想正確的設置字符間距,這個要重要得多。

    字距配對(kerning pair)是一種因視覺需要而做的技術處理。簡單說,在兩個特定的字符連排的時候,你可以為它們單獨指定與眾不同的字符間距。這個間距可以不同于標準間距(前一個字符的右部安全空間+后一個字符的左部安全空間)。這個間距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你可以為某個字符對設置更多或更少的空間。數字化的字庫文件中可以實現這種字距配對。

    有些場合這種字距調整是必不可少的。當一個大寫A后面跟隨一個小寫v的時候,兩個字符間就會出現巨大的白空間,這是普通的字符間距所無法解決的。如果改變它們的間距,它們和其他字母連排的時候就會擠成一團。這時候就需要字距配對來處理了(如圖)。圖中只出現了字距配對為負的例子——縮減空間。但你可以想象一個字距配對為正的例子:一個小寫f后跟隨一個括號,例如:“f)”。這時候就需要加入更多的間距以避免兩個字符重疊在一起。

    字體設計基礎(19)連字
    www.ps123.net__20080509234245249.jpg
    只有極少數的場合才需要用到連字。比較常見的連字有“fi”和“fl”。連字是否必不可少,取決于字體的設計。不是每種字體都需要"fi"的連字組合。但有些時候字母“i”上面的圓點會和前面的“f”相撞。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是做一個連字,用一個字符代替兩個(或更多的)字符。連字的出現的原因,除去功能上的需要,還有審美意義上的。你可以做一個“st”的連字組合,或是一個“nky”或“ism”。任何字符都是有可能的。這個章節同樣也不是學習字體設計最迫切需要的知識,但這是通向完美之路上另一道必須逾越的障礙。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