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內容: 當我們用設置的色彩模式拍完照片后,就開始在PS上修片,常常會碰到這種情況:為什么自己修的色彩艷麗的圖片拿到外面彩印出來就變得顏色黯淡或者失真呢?這就涉及到你在PS上使用什么色彩管理系統修片以及存儲照片時色彩轉化的問題了。不過看似復雜的PS顏色設置系統只要經過下面一步步的說明,相信你也能理解并掌握。
首先啟動PS,點擊編輯/顏色設置,就進入了PS色彩管理控制區。在彈出的對話框里有設置、工作空間、色彩管理方案、轉換選項、高級控制五大項。
“設置”項內包含十多種選項,有“自定、日本印前2、日本Web/Internet、日本常規用途2、日本報紙顏色、日本雜志廣告顏色、顯示器顏色、Adobe RGB色域、photoshop5默認顏色、北美Web/Internet、北美印前2”等等下拉選項。無論選哪種都決定著后面其他四項的選擇。換句話說,一旦選定除“自定”以外的任一項,后面的“工作空間”“色彩管理方案”“轉換選項”“高級控制”可以不選,系統將自動默認。
“設置”的默認項是“日本常規用途2”,它的色彩空間是sRGB,一般的打印、激光輸出等選這項就可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適合用于處理RAW格式和Adobe RGB色域拍攝的照片;比較專業的選擇是“北美印前2”,它的色彩空間是Adobe RGB(色域比sRGB要寬闊)一般RGB模式照片(包括Pro RGB)在此模式下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所謂“印前”只是一種稱謂,并非僅針對印刷。至此,可以說我們已經簡單的把PS的顏色設置好了,如果要個性化的設置就選擇“自定”,可以對下面所有選項任意選擇。
假如我們在“設置”中選的是“自定”,現在就開始進行下面的個性設置。
一.工作空間。
包括RGB、CMYK、灰色、專色四項,是ps的色彩工作核心。
1.RGB
RGB的下拉框有30多個色域空間可選。中高級攝影師應選擇Adobe RGB或prophoto RGB,其中prophoto RGB在調整后一定要轉為Adobe RGB或sRGB(轉化步驟以后單談)以配合最終出片,否則照片會偏色。
選sRGB是用于對照片要求不高,用于激光輸出、一般打印等用途;選“顯示器Adobe RGB”是用于網上交流或僅屏幕欣賞,不能用于高檔印刷因為色彩一定會失真。
一旦選擇了RGB的工作空間,圖像的色彩調整就被指定在這個色域了。
2.CMYK
是用于印刷的一種設置,又叫四色設置(C青色Cyan,M洋紅Magenta,Y**yellow,K黑色black,黑色為區別藍色用K)。
在這個下拉框里有20個選項,最好選擇是得到廠家的色彩配置文件(ICC),安裝路徑是:c\windows\system32\spool\driver\color
※在不知道印刷廠的ICC情況下,最好選 U.S Web Coated(swop)v2 ,這是一個較高檔的設置,可以覆蓋國內多數廠家。
3.灰度
灰度是一個影響灰度圖像的設置(灰度圖像即由黑白圖像數字化得到)。這個下拉框大約15個選項,PC機選Gray Gamma2.2;蘋果機選Gray Gamma1.8。
4.專色
是用于專色印刷,(專色印刷是適用于有大面積底色的畫面,用除黃、品紅、青、黑以外的其他顏色混合配色的印刷工藝,因此各廠家的配色方案各有不同)。專色印刷與CMYK印刷各有特點,也可以結合用于印刷同一圖片,只是成本較高。
專色的下拉框有約10個選項,選擇 北美標準Dot Gain20%適合國內多數印刷條件。
二.色彩管理方案
色彩管理方案的作用是設定色彩空間自動轉換、提示和警告等。包括RGB、CMYK、灰色三項。
1.RGB
RGB下拉框中有“保留嵌入的配置文件”、“轉為處理RGB”、“關” 三個選擇。
※“保留嵌入的配置文件”:指調色操作按圖片原來設定的色彩模式進行。比如說原照片被設置的色彩模式是sRGB,而你在ps工作空間RGB設置的又不是sRGB模式,勾選此項后,ps的調色操作將按sRGB處理而不受設置的色彩工作空間影響。
※ “轉為處理RGB”:跟“保留嵌入的配置文件”剛好相反,是指扔掉原照片的ICC(色彩配置文件),使用“工作空間”設置的色彩空間。
2.CMYK
這個下拉框有“保留嵌入的配置文件”、“轉換為處理CMYK”和“關”三個選項。道理同上。
注意的是如果我們不知道一張打開的照片帶有什么特性文件,慎重起見設定為“保留嵌入的配置文件”。
3.灰色
同樣也有“保留嵌入的配置文件”、“轉為處理灰度”、“關”三個選項。道理同上。
黑白照片無論是用數碼相機黑白模式拍的還是后期ps自動轉換的,效果都不是很好,事實上我們都會對灰度照片重新調整,所以無所謂用“保留嵌入的配置文件”和“轉為處理灰度”,建議選擇“關”。(至于黑白片是直接拍好還是拍后轉好另作說明)。
下面還有“配置文件不匹配——打開時詢問”和“缺少配置文件——打開時詢問”倆個選項,最好都勾選。便于調整需要隨時改變;如果不選,將按照“色彩管理方案——RGB”里設定的選項處理。
“粘貼時詢問”用于合成圖像,當移動和粘貼圖像的色彩空間不一致時,會彈出對話框詢問。這項可以不選,因為當兩幅圖像合在一起時都會自動融合。
三.轉換選項
包括“引擎”和“意圖”兩個內容。
1.“引擎”
指不同軟件間色彩空間轉換時用的顏色匹配方法。包括3個選擇:“Adobe ICE”、“Microsoft ICM”和“Apple Colorsynic”。
在Adobe軟件間使用,應選擇“Adobe ICE”。
2.“意圖”
事實上由于只有80%的色彩空間能夠在原色彩空間中得到復制,那么不能被復制的部分,也就是色域外的這部分色彩該用什么方法處理,就叫“意圖”。
“意圖”有4個選擇:“可感知”、“飽和度”、“相對比色”和“絕對比色”。
※ “可感知”:這個選項由于保持原色彩關系,等比例壓縮,所以適合需要高質量圖片還原及注重色彩關系的攝影師。
※ “飽和度”:渲染高飽和度,不注重色彩之間的準確關系。適合做圖標、地圖類圖片。
※ “相對比色”:與“可感知”相近,都能保護整體色彩關系和層次,對于色域外的色彩,“相對比色”采用的是用最接近的顏色來復制的方法。適合藝術品照片
※ “絕對比色”:是模擬白紙打樣,能較好表現打印效果的方法。但它不是原文件真實的色彩反映。
這4個選項中我個人推薦“可感知”。因為在真實色彩中壓縮總比用復制最接近的顏色來得更真實,其中的些許差別可以在圖像放到最大時的像素塊顏色中看到。
在“引擎”和“意圖”下面還有兩個勾選項:“使用黑色補償”和“使用仿色(8位/通道圖像)”,都選。
“使用黑色補償”:能使原文件中黑色太大或不夠時得到較好還原。
“使用仿色(8位/通道圖像)”:仿色可以使各通道層次過渡平滑連續,防止出現臺階或斷帶。
四.高級控制
包括“降低顯示器色彩飽和度”和“用灰度系數混合RGB顏色”兩項。
※ “降低顯示器色彩飽和度”:意思是在顯示色域較小的顯示器上能夠顯示較多色彩范圍的設定。勾選15%或20%
※ “用灰度系數混合RGB顏色”:Gamma1.0的密度(大致意思是中灰曝光影調的中間值)與RGB個性混合能夠體現出的的中灰度。勾選1.0
在經過上述所有步驟的慎重選擇后,相信你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個**彩管理方案,現在要做的是把你的設置儲存起來,點擊“存儲”,在彈出的對話框中,給文件名命名,可以叫“X年X月XX設定”,生成的文件后綴是“CSF”,點擊保存。這樣,在“設置”的下拉菜單中就有了你的個性設置。任何時候選擇這項,等于完成了后面的所有設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