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礎教程

    ]

    用Photoshop制作八音盒

    我的內容: 這篇教程里,你將學到如何用Photoshop“手工”打造一個屬于你自己的八音盒。由于這篇教程的難度級別為中等,所以你最好比較熟悉Photoshop的界面和它的一些基本知識,我們不打算在這篇文章中詳細講解。如果你是個PS的新手,那么我建議你找一些講解基礎的文章先來看一看,對PS有直觀的認識后,再來看這篇教程,那樣會輕松得多
      在這里,我們提供了幾個你可能會用得到的文件:snowglobe.psd——本篇教程的源文件,如果你對這篇教程中的某些步驟有些疑惑,從這里可以得到幫助;Bear.psd——本篇中所使用的素材文件,一張透明背景的小熊圖片;GlobeBase.csh——八音盒底座的自定義形狀,這可以為你省些事。你可以點這里下載。當然,你也可以拋開這些素材,另外找些合用的。
      我所使用的Windows系統,如果你是MAC用戶,只要用Command鍵代替Ctrl鍵,用Option鍵代替Alt鍵就可以了。
      看完這篇教程所花的時間恐怕不比你上街去買個真正的八音盒的時間要短!所以,我建議你最好是弄些小點心,再泡壺茶,舒舒服服的坐下來慢慢看。
      一、背景
      1.新建一個文檔:400x500像素,72ppi,白色背景。如果你想要將最終作品打印出來,就要提高分辨率;如果你采用了和這篇教程不同的文件大小,那么要記住在后面的某些步驟中要根據你的圖像大小調整數據。
      2.用一種明亮的紅色RGB(223,0,36)填充背景。
      3.選擇濾鏡/渲染/光照效果,光照類型中選擇“點光”,強度為14,聚焦為79,其余保持默認值,如圖01所示,為背景加上光照效果。

    圖01
      4.執行色相/飽和度命令,不要選擇“著色”模式,設置色相為0,飽和度為+100,明度為+5,背景部分就完成了(圖02)。

    圖02
    二、球體部分
      1.由于這篇教程中有很多層,我們不但要將它們分別命名,而且要用圖層組來進行管理,新建一個圖層組,命名為“Globe
    Contents”。
      2.新建一層,按住Alt,雙擊圖層,調出圖層屬性,將之命名為“Globe
    Shape”,將之拖到圖層組中。選擇橢圓工具,將前景色設為白色,按住Shift,繪制一個正圓形作為八音盒上的球形,填充白色。(圖03)

    圖03
      3.將選區存為通道globe。
      4.在球形層的上面新建一層,命名為“Globe
    Background”,按住Ctrl+G將之與下面的圖層編組。
      5.將前景色和背景色分別設置為淺紅色和深紅色,如我所用的為前景色RGB(249,52,52),背景色RGB(113,0,0)。選擇漸變工具,在漸變類型中選擇徑向漸變,設置“從前景色到背景色”,在Globe
    Background層中,從球形中心到畫布邊緣做出漸變效果(圖04)。

    圖04
      6.打開Bear.psd ,將小熊拖移到Globe
    Background層之上,調整到合適大小,放置在球形的中心,將這一層也和下面編組(圖05)。

    圖05
      7.下面我們為圖像中加入一些雪花,分為地上的積雪和漫天飛舞的雪花,每一種都要在小熊的身前和身后分布兩層。
    前面的積雪:在bear層上新建一層,命名為“snow
    front”,將之編組。把這一層的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溶解”,設置前景色為白色,點擊噴筆工具,選擇一個柔化筆刷,在小熊的身下噴涂(圖06);

    圖06
      后面的積雪:在bear層下新建一層,命名為“snow
    behind”,編組。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溶解”,降低不透明度至85%,用剛才的噴筆設置在小熊后噴涂(圖07);

    圖07
      前面的雪片:在bear層上新建一層,命名為“snowflakes
    front”,編組。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溶解”,降低不透明度至50%,選擇直徑為5像素的筆刷,降低硬度,設間距為500%,在畫布上隨機畫一些雪片;
      后面的雪片:復制snowflakes
    front層,將副本層更名為“snowflakes
    behind”,將這一層水平翻轉。
      8.載入通道globe的選區,選擇雪片層,執行濾鏡/扭曲/球面化命令,數量為100%,模式為正常,這樣,雪片會更加逼真。注意,要將兩個雪片層都做這樣的處理。取消選擇。
      9.用橡皮工具,將你認為多余的雪片擦去,如圖08所示。這樣,球體部分就完成了,將這個圖層組暫時疊起。

    圖08
      三、球體的陰影部分
      上面的球體部分完成后,我們需要要用玻璃把它罩起來,像真正的音樂玩具那樣。下面我們開始制作八音盒上的玻璃罩。
      1.新建一個圖層組,命名為“Globe
    shading”。在其中新建一層,命名為“Globe
    shading”,載入通道globe的選區,選擇漸變工具,將前景/背景色面板恢復成默認的前黑后白模式,或直接從漸變列表中選擇“黑、白漸變”,在屬性欄中勾選“反向”,用徑向漸變從選區的左上到右下邊緣劃出漸變路徑,如圖09。

    圖09
      2.將這一層的混合模式改為“強光”,圖層不透明度為80%(圖10)。

    圖10
    3.我們給它添加圖層樣式,使它更有球體的效果。首先選擇“內發光”,混合模式為“正片疊底”,不透明度為75%,顏色為黑色,圖索中,方法為較柔軟,邊緣,阻塞為3%,大小為40像素;再選擇“描邊”樣式,位置為外部,混合模式為正片疊底,不透明度為31%,填充類型為顏色,黑色。(圖11)

    圖11
      4.下面我們為玻璃球增添一點反光效果。在globe
    shading上新建一層(仍在圖層組內),命名為“highlight”。
      5.在球體的底部(或任意空白處)用矩形工具畫一個方形,填充白色。
      6.用矩形工具從白色方形中間選出十字交叉的兩小條,刪除后取消選擇。(圖12)

    圖12
      7.用矩形工具選擇被分為四塊的白色的方形,注意選區要大一些,包含左邊的一塊空白區域。
      8.執行濾鏡/扭曲/切變,將白色矩形稍微扭曲,如圖13所示。

    圖13
      9.將扭曲的矩形組合移動到球體的左上方,旋轉一定角度,將大小調整到合適,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柔光”。點擊圖層面板下方的蒙版按紐,為高光層添加蒙版,用徑向漸變工具從矩形中心向邊緣漸變,使高光四周漸隱(圖14)。

    圖14
      10.打開Globe Contents組中的Globe
    Shape層,為之添加圖層樣式,選擇“顏色疊加”,混合模式為正常,顏色為RGB(210,243,255),不透明度為20%。這種淡青色為玻璃增添了質感。這時,我們的圖像看起來應該像這樣。(圖15)

    圖15
     四、底座形狀
      現在八音盒的球體部分已經完成了,我們要來給它加上底座。雖然我們已經提供了底座形狀的GlobeBase.CSH文件,但如果你想看看這個形狀究竟是怎樣被定義出來的,就不妨看看這一章。
      1.首先,打開標尺,將一些參考線拖入文檔中,位置可參考圖16,這些參考線將決定底座的外觀。

    圖16
      2.將兩個圖層組折疊起來,在最上方建一個新的圖層組,命名為“Base”。
      3.新建一層,命名為“Base
    shape”,選擇自定義形狀工具中的圓角矩形工具,在屬性欄中,選擇“創建新的形狀圖層”,半徑為20像素,如圖17建立一個圓角矩形。不要理會圖層的顏色,我們會在下面的過程中更改。用路徑組件選擇工具可改變路徑位置。

    圖17
      4.在屬性欄中,點擊“添加到形狀選區”,選擇橢圓工具,在圓角矩形下添加一個橢圓形狀路徑。(圖18)

    圖18
      5.再添加一個橢圓,作為底座的底面。(圖19)。

    圖19
      6.選擇矩形工具,用一個矩形將兩個大橢圓連接在一起。(圖20)

    圖20
      7.用Ctrl+'隱藏參考線,避免它們妨礙視線。
      8.將創建路徑的模式改為相減,在球形的底部和圓角矩形相交處畫一個橢圓,使其邊緣基本吻合球底形狀。(圖21)

    圖21
     9.選擇路徑組件選擇工具,將全部路徑組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路徑。(圖22)

    圖22
      10.現在你可以將這個形狀儲存起來,選擇編輯/定義自定形狀,在對話框中為此形狀命名。記得要用預設管理器將這個形狀保存,這樣當你重設形狀面板時就不會將它丟失了。
      五、底座圖案
      是不是覺得黑色的底座與這精致的玩具不相稱?我們現在就來改變它。
      1.選擇圖層/更改圖層內容/圖案,從圖案列表中選擇你喜歡的樣式,本例中的圖案是《Photoshop
    6 Wow! 》一書所贈送的CD中的紋理。調整縮放級別,以適合底座大小。(圖23)

    圖23
      2.這樣雖然看起來好多了,但離我們的要求還遠得很。在Base
    shape層上新建一層,命名為“Base
    shading”,把它和下面的圖層編組。
      3.將漸變類型改為線形,取消反向狀態,從列表中選擇“黑、白漸變”,點擊漸變預覽窗口,進行漸變編輯。在漸變條30%的位置,放入一個色標,顏色為15%的灰色;在55%處放入一個色標,顏色為80%灰度;在80%處放入個色標,顏色為55%灰度;在漸變條的最右端,將白色改為黑色,這時的漸變如圖24所示。為這個新漸變取個名字,儲存備用。

    圖24
      4.在Base
    shading層上應用我們剛才編輯的漸變,按住Shift,從底座形狀的一端到另一端進行漸變。松開鼠標,可以看到底座已被填入了漸變色。(圖25)

    圖25
      5.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強光”,不透明度降低為75%(圖26)。

    圖26
      6.在Base shading和Base shape之間新建一層,命名為“base
    highlights”,將之也編組。
     7.用噴筆工具,沿著底座上邊緣的曲線,畫兩條高光帶。盡量使高光的走勢符合曲線形狀,但也不必擔心不是完全的貼和。(圖27)

    圖27
      8.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屏幕”,不透明度降低到40%,覺得高光的邊緣過于生硬的話,就用一個寬松的選區將高光包圍,應用高斯模糊濾鏡。有必要的話,用橡皮工具擦除多余的部分。(圖28)

    圖28
      9.在底座高光層之下新建一層,命名為“Base
    shadow”,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同樣,也將其編組。
      10.選擇噴筆工具,設前景色為黑色,畫筆的不透明度為50%,在底座邊沿處噴上暗調陰影,注意,陰影要僅僅覆蓋邊緣。這個變化非常細微,也許一下子看不出效果來,但當你關閉這一層的顯示時,你就會看到發生的變化了(圖29)。

    圖29
      11.如果覺得底座的位置和球體不是那么吻合,可以切換到移動工具,配合方向鍵移動整個底座的圖層組,消除一切看得到的球體和底座之間的縫隙。
      12.按住Ctrl,點擊Base
    shape層,載入選區,將選區存為新通道,疊起圖層組。
      六、陰影
      在這一部分,我們要為整個圖形加入陰影效果,使之更為逼真。
      1.打開globe
    shading圖層組,在globe shading層上新建一層,命名為“shadow”,把它和globe
    shading編組,設置混合模式為“正片疊底”。在球體和底座相交的部分噴涂一些輕微的陰影。折合圖層組。(圖30)

    圖30
      2.用通道載入球體選區,再用選區相加的方法,將底座選區加入到現有選區中,將兩個選區合并為一,如圖31。

    圖31
     3.在背景層上新建一層,命名為“shadow”,將選區填充黑色后取消選擇。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
      4.用自由變形將這一層壓扁,再按住Ctrl拖拽變形框頂邊中心的手柄,拉伸到如圖32所示狀態后,確定變形。

    圖32
      5.執行高斯模糊命令,半徑為5像素。
      6.為這一層添加圖層蒙版,用線形漸變工具,選擇從白到黑,漸變路徑從左下角到右上傾斜。
      7.為了消除底座和桌面交界處的陰影,用黑色噴筆在蒙版中底座下邊緣畫上一條,將這部分遮蔽起來。
      8.現在我們來簡單的制作一個平面。選擇背景層,用矩形選框選擇包含圖像底部的下半部分,用Ctrl+J,將選區內的圖像復制到新的一層,更名為“su**ce”,向下移動,直至圖層的上邊緣到圖像底部水平線的距離有圖像高度的三分之一處。
      現在,圖像就全部完成了,這是最終的效果圖(圖snowglobe)。

    圖snowglobe
      由于疏忽,我忘記了為小熊加上陰影效果,你最好能加上,這會給你的圖像帶來一些特別的東西。如果,你想讓這個可愛的玩具真正的“動”起來,那就在ImageReady中完成雪片飛舞的動畫吧!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