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攝影知識

    ]

    幾點關于構圖的理論


    構圖的概念
    構圖是繪畫藝術技巧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更是將作品各個部分組合成一個整體的一種形式。構圖的形態要服從作品內容和作者內心的感受,并根據構圖形式美的法則來決定。構圖的概念和法則,與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理論與風格密切相關。學會掌握構圖的原理和規律,可以幫助藝術家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和對素材的運用、組織,處理加工,以至達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強藝術感染力。但單純依靠構圖規律來構圖,是難以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的。所以構圖的理論與法則,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式,它將在美術實踐中被不斷否定,是在變化中發展的。

    構圖的基本法則
    不論是創作或習作,內容是人物、風景或靜物,構圖一般都遵循以下一些法則:

    1.美術作品中的一切,都應當從屬于作品基本內容的表達。

    2.美術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應當相互保持聯系。

    3.作品應當通過構圖,形成一個吸引觀眾最大注意力的視覺中心。

    4.一個畫面的構圖結構,應是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整體,應當利用形體、明暗、線條、色彩等因素的對比諧調規律,以及空間處理,體積結合、節奏韻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穎生動,并具有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5.安排畫面物體,處理細節,應當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與主題表現的密切聯系。

    6.應用構圖中的均衡,以表現穩定和靜止;應用構圖中的不均衡,以表現不穩定和運動。

    7.作品尺寸的大小,應配合它的內容;畫幅的長寬比例應服從構圖的需要。

    構圖中的均衡原理
    均衡是繪畫構圖中一項最基本的法則。均衡通過視覺而產生形式美感。均衡不同于對稱。對稱是最穩定而單純的均衡,對稱是一種美的形態,主要應用于裝飾與圖案。中國傳統的建筑及寺院,都采用對稱格式。人體和一些美麗的昆蟲的**結構,也是對稱的。對稱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也同樣被應用,但不是絕對形式上的對稱。對稱顯示高度整齊的狀態,有完美、莊嚴、和諧、靜止的效果,但也會產生單調、缺乏生趣等弊病。
    從明暗調子來說,一點黑色可以與一片淡灰獲得均衡。黑色如與白色結合在一起時,黑色的重量就會減輕。從色彩的關系來說,一點鮮紅色,可與一片粉紅或一片暖**取得均衡。一幅作品是否達到均衡效果,可以將畫面劃分為四等分。畫面田字形的上與下,或左與右的幅面中,或畫面對角線的兩半的幅面中,綜合各因素是否具有均衡感,就比較容易區別出來。有經驗的欣賞者,從畫幅整體觀察中,仍然可以發現存在不均衡、不穩定的因素,而不需要采取以上方法來檢查。其實,畫面輕重感覺和理念,是畫面各種因素復雜地綜合在一起而產生的。

    構圖中的對比統一規律
    構圖中的變化與統一,也可以稱為對比與諧調。因為在繪畫中,總是通過對比來追求變化,通過諧調來獲得統一的。在畫面中如果忽視這一構圖法則,失去變化統一的效果,其表達的主題就不會生動,也不可能獲得最完滿的形式美感。畫面中的對比變化因素很多,包括視點、視平線的變化,位置重復與變異的變化,形的對比變化(如方與圓、單薄的形與飽滿渾厚的形等)。形體與空間大小的對比變化(畫幅中形體小,顯得空間大;形體大,顯得空間小)。明暗的對比變化。色彩的對比變化(如色相、明度、純度、冷暖等色要素的對比)。線的性質的對比變化(水平線與垂直線、平行線、垂直平行曲線、斜線等)。質地肌理的對比變化(如粗糙表面與光滑表面)。以及表現方法中的筆觸運用,顏色厚薄等等對比變化關系。其中大多數變化因素與構圖有關。對比的因素,如何在構圖處理上達到統一諧調的效果呢?以羅馬尼亞迪克·費倫克的黑白版畫《漁民》(圖5)為例,進行變化統一的構圖分析,以便得到具體的領會。此作品構圖復雜,充實飽滿,結構嚴謹。畫面中具有較多的對比形式因素——黑白色塊、垂直線與平行線、直線與曲線、長線與短線、垂直、平行線與斜線;河岸上門窗大小方塊的形。畫面中諧調的形式因素——畫幅上半部分,以垂直因素為主,但也有平行因素;下半部分,以平行因素為主,而又有垂直因素。這種交錯處理上下的對比因素,產生了呼應,使對比具有了諧調感。布滿畫面近似大小方塊的形,也是使畫面在對比中產生諧調的重要因素。點和線密集的部分,空間視覺效果是灰色中間調,這使黑白的強對比趨向柔和而諧調。畫的主體是船上的一群漁民,處理在明亮的河岸邊,顯得突出。人物形成的無規則的、多變化的起伏線面,是統一整個畫面中的對比因素,從而突出了主題,形成畫面的視覺中心。
    諧調是近似的關系,對比是差異的關系。對比要通過畫面諸形式因素的傾向性和近似的關系,來獲得諧調感。以諧調與統一占優勢的構圖,也必定有處理某些變化的因素,使整個畫面不致單調而有生動感。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