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面知識

    ]

    素描與設計的關系

    素描由客觀與主觀兩個方面構成,是主客觀的高度統一。素描都具有很高系統性。素描客觀方面的基礎是,它的最高層次是整體上的透視。主觀方面的基礎是夸張,它的最高層次是個性。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對它的認識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到造型作的的質量,在工藝設計方面尤其突出,因為設計更依靠造型的原理。

    我們現在設計中普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作品形式的空間感差,二是作品缺乏想象力。兩個問題都影響到作品的深度和質量,兩者的病根都源自素描基礎的訓練和認識不足。

    1
    關于空間感的問題

    空間感是素描造型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問題;是造型的第一位,整體變形
    ——透視是造型的終結?陀^形狀通過視覺變形產生透視,規則的透視產生整體。整體的透視變化是完成造型訓練的標志,否則就是門外漢。設計者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其作品必然是平板的,不可能具有深度感和運動感。我們目前的狀況正是這樣,專業學生或者說專業教師對素描和所謂“[url=http://www.afflated.net/index.html]平面設計有誤解,他們只熱忠于從事相對簡單的平面變形,很少能創作出具有空間難度的設計作品,原因主要在于他們沒有真正解決素描的透視問題。

    作品缺乏空間意識的現象很普遍,看看我們身邊的樓房、服裝、商標標志設計,同國外同類作品的差別是明顯的,或許可以把這些差距歸結到文化意識和工業化程度上面,但有一個事實是不容爭辯的,那就是沒有空間感的素描,怎會創作出具有空間感的設計?也許有人會說:國外不是已經不搞寫實了嗎?這種把素描理解成簡單的基礎和把基礎與應用對立起來的觀點正是造成設計簡單化、平面化的問題所在。
    長期以來我們在藝術創作上提倡民族化、中國化,簡單的把民族化理解成平面化并與外國的空間化相對立,形成了一股頑固的意識。前一段時間,美術界針對造型上的問題,提出我國美術缺乏一個理性階段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討論,美術教學和創作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使我們的藝術作品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認可。但目前的設計教學和創作卻還在民族化的借口下,重復著夜郎的故事。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則,任何人也不可能在沒有滿足規則的前提下搞出符合規則的設計作品。其實我們的書法和大寫意國畫是非常具有空間感的藝術作品,這些本應成為提高我們設計水平和能力的寶貴財富都被一筆劃到平面的民族化里去了。也許我們的設計界也存在一個理性階段問題。
    設計藝術同普通美術有一定的區別,設計強調藝術規律應用的直接性。繪畫是通過描繪自然形態實現作品多樣而統一的,設計卻要在黑白灰、點線面的純形式上顯示藝術的這一創作要求。在國外,雖然不再大搞寫實訓練,但人家已經摸索出了一整套應用規則的教學方法,已經實現了從規則到應用的轉化過程。而我們的教學由于認識上的偏差,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基礎和應用的結合問題。雖然我們也在基礎教學上實行了一些結構素描超寫實素描等實驗課程,但轉變不大。因此,我們的設計教學應該加強造型原理方面的研究和原理與應用方面的探索,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趕超發達國家設計水平問題。

    2
    關于作品想象力的問題
    大家最不能忍受的是每天鋪天蓋地沒有想象力的廣告設計;平面化、簡單化、庸俗化是我們最容易犯的設計錯誤?臻g化、多樣化、人性化才是我們追求的方向,解決這三個問題基礎還應當從素描或速寫著手。
    長期以來,我們把人性化理解成人類化,把生活化理解成真實化社會化,于是就出現了只有人拿著產品,真實的吃(或用),才能使人信服的創意。其實再有名的名人介紹產品,并不比將產品擬人化更具有想象力,再復雜的情節也不如一句雙關語表達豐富;問題是這個是來自于社會的約定俗成哪,還是個性的獨創。懷素書法筆意中的劍舞蛇行,要比一幅舞劍圖或蛇行圖給人的想象力豐富的多。懷素能把普通的生活現象轉化成個性化的藝術獨創,靠得是審美的認知和多樣化的表現技巧,這兩項要求恰恰是素描訓練需要完成的任務。審美認知是素描的特征性整體觀察,多樣化表現是素描造型能力的技能訓練。這兩項訓練都是藝術想象力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的素描不但是表現客觀的工具,而且是探索規律和規律轉化可能性的工具。
    羅嗦這么多,是想說明一個問題:設計的不足源自于素描的不足。對素描客觀形式的輕視和主觀化,導致了設計的簡單和低層次。解決的方法是:加強物體空間復雜形式的認識和表現,端正對自然的態度和目的。問題糾正的難度并不大,歸根結底還在于我們思想的選擇。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