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攝影知識

    ]

    一些攝影的基本知識與技巧(網絡整理版)第三部分

    文字太大,無法把內容合并在一起發貼,希望朋友們關注.這個是第三部分.
    第四節 ISO值光圈快門關系和運用
    這一節和大家說說ISO的知識以及這幾者之間的關系!
      ISO值:
       
    在傳統相機和數碼相機里面都有這個設置,它是膠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普通家用的膠片一般ISO值是100,這好像一個標準值一樣,在這個值下面,我們基本可以實現各種場合的曝光正確,建議初學的朋友可以使用這個值來進行操作。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畫面質量將有所提高,畫面更細膩,適合于拍攝人像或風光靜物等場景,層次非常豐富。低感光度帶來的影像是照成感光時間加長,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門來補充曝光,以達到正確的畫面要求。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膠片畫面的顆粒感就會增強,CCD畫面就有噪點產生,它的好處在于可以選擇更快的快門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這樣通過縮小進光量來達到正確曝光。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抓拍運動場面或者動態景物,合理運用可以產生比較特殊的效果。在比較暗的環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個好辦法。
      光圈:
      鏡頭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鏡頭光圈越大(F值越。,通過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帶來的特點就是能夠獲得很淺的景深,就是那種主體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這個手段經常被用在人像攝影當中,能夠突出主體。當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準確,否則比較淺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點的偏差。光圈越。F值越大),通過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獲得比較長的景深,這樣比較適合表現寬廣的風光或者環境,清晰度范圍很大。
      快門:
      配合光圈的變化,可以調整快門的速度來實現正確曝光,快門就是曝光時間的長短,比如你的光圈確定為F8,那么快門越快,進來的光亮就越少,快門越慢就進光更多,快速的快門可以把運動瞬間凝結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噴涌的瀑布,在陽光下凝結成晶瑩剔透的水珠。如果放慢快門速度,那么,主體不動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會變成模糊的運動效果,畫面的生動性加強。
      光圈和快門的關系:
      當一個景物的正確曝光確定以后,你可以變換不同的曝光組合來達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個場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確曝光值是F8,1/125,那么,你可以選擇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種組合,來控制畫面的表現方式,這里面就是一個攝影常用的規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證曝光量的正確,可以放大一擋光圈,同時提高一擋快門,或者縮小一擋光圈,同時放慢一擋快門。這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放大或縮小幾檔光圈,就要相應的加快或放慢幾檔快門。這樣才能維持曝光總量的正確,保證畫面質量,而畫面效果就是通過不斷變換光圈和快門的組合來達到的。當然,這種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時候比如拍攝月夜星空,等等特別的環境,這里就不是簡單的倒易率能解決了,更多依靠攝影者的經驗和技巧,這是需要實踐來總結的。
    以上片,就是用ISO100,F2.8   1/80秒這樣的組合得到的,而攝影者將聚焦定在了前面的塘葫蘆上,由于IOS的過低,光圈過大,因此民間藝人揮動的手是動態模糊的,人物作為背景也是虛化的!
      ISO值的運用:
      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擋ISO值,光圈就可以獲得一擋縮小,或者快門獲得一
    擋加快,反之亦然。這也是需要根據畫面效果的要求來調整的。當然在一般數碼相機來說,高ISO會帶來更高的穩定性和感光度,但是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50拍攝和ISO200拍攝的同一張樣片來看,ISO的畫面幾乎肯定的是比后者要干凈,噪點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DC的人們,在光線不太好的狀態下,選集推薦使用腳架而不是一味的提高ISO來提高穩定性!
    第五章  CCD指標以及象素的秘密


    前面說到了數碼相機一系列技術部件的知識,而現在我們回到最讓普通消費者比較注意的地方那就象素的知識,很多朋友問的第一句話,你的數碼相機是多少象素的,其實這一點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象素越高就能帶來更高的清晰度,他只能帶來在電腦上看更高的分辨率而已!接下來,讓我了解下CCD和象素之間秘密吧!
      到底需要多少CCD像素?
      CCD,是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縮寫,中文譯名即電荷耦合器件。從功能上看,它負責將鏡頭傳來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類似于普通光學相機的膠片。
      CCD光電轉換是通過CCD上面布滿的許多感光點(MOS電容)來實現的。一張圖片,就是通過這一個個的感光點來描述其色彩、亮度與灰度的。
      對CCD感光點,我們通常的另一種描述是像素。理論上,像素越多,拍攝時就能使被拍攝物的影像分得更精細,對圖像的描述也會更精細。也就是說,要提高圖像的分辨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像素個數,即CCD感光點的個數。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CCD像素的個數,構成了數碼相機成像質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決定因素——甚至,被絕大多數人當作了唯一重要的參數,尤其是在普通消費者那里,唯像素論已經變成了主流消費觀念。開頭的例子中,那位同事,就是了為500萬像素,甚至連變焦能力和鎳氫電池都可以容忍。
      那么,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像素的個數呢?
      有人說,如果要達到普通35mm光學相機的畫面質量,數碼相機的像素至少要到千萬以上。這句話的另外一層意思好像是,即使如600萬像素級的高檔家用數碼相機,其成像質量也無法與普通的光學相機相比。
      但事實并不完全如此,上面的比較是不公平的,因為所有的一切皆取決于我們的應用。在一些特殊的行業,比如出版、影像、廣告行業等,它們經常需要將圖片放得很大。對這種應用,即時目前最先進的千萬像素級數碼相機,與傳統光學相機相比,也捉襟見肘。而在家用領域,卻極少有把照片放大到7寸以上的需求——即使7寸照片,200萬像素也完全滿足需要了。
      下面列出一組分辨率、像素與實際成像大小的關系:600×800=48萬像素=3寸照片
      700×1000=80萬像素=5寸照片(3.5×5英寸,毫米規格89×127);
      800×1200=100萬像素=6寸照片(4×6英寸,毫米規格102×152);
      1000×1400=150萬像素=7寸照片(5×7英寸,毫米規格,127×178);
      1200×1600=200萬像素=8寸照片(6×8英寸,毫米規格152×203);
      1600×2000=310萬像素=10寸照片(8×10英寸,毫米規格203×258);
      1600×2400=400萬像素=標準照片(8×12英寸,毫米規格203×304);
      1600×2800=400萬像素=寬幅照片(8×14英寸,毫米規格203×356)。
     。ㄗⅲ阂陨戏直媛适窍鄳叽缯掌枰姆直媛剩赡芘c數碼相機所能調節的分辨率檔次略有不同。一般地,圖片的分辨率乘積就是所需像素的個數。在同一相素數情況下,所能成像的最大尺寸也大致相差無幾。比如,300萬像素產品,其可調節的分辨率檔次在數碼相機中可能表現為2048×1536,也可能表現為1600×2000。)
      從上面的對比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普通家庭,如果沒有特殊的放大需要,那么,300萬像素應該是一個性價比都比較好的產品檔次,甚至,200萬像素也說得過去。如果在一種較低價位上,片面追求高像素值,那就極有可能損失相機的其他功能,而這些功能,比如變焦能力、微距拍攝能力、鏡頭質量、芯片處理速度等,對數碼成像的質量而言,同樣是極其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有些300萬甚至4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所拍攝的畫面質量倒不如部分200萬像素級產品高的原因,F在的一個市場趨勢是,許多廠商正利用用戶對像素的盲目崇拜,玩起了像素升級的游戲。當然,升級的代價是成本的迅速增高。即以索尼的P系列看,其P52、P72P92相比,除了像素由300萬增加到500萬外,功能幾乎沒有其它質的改變,然而,就是這個像素的變化,就引起了價格從2500元到3500元的變化——幾乎增加了1000元!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