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輸出有關知識
菲林都是黑色的,
菲林的邊角一般有一個英文的符號,是菲林的編號,標明該菲林是C、M、Y、K中的哪一張,
是cmyk的其中一個(或專色號),表示這張菲林是什么色輸出的,
如果沒有,可以看掛網的角度,來辨別是什么色。
旁邊的階梯狀的色條是用來進行網點密度校對的.
色條除了看網點密度是否正常,還是一個就是看CMYK,色條在左下角是C,色條在左上角是M,在右上角是Y,在右下角是K,所以只要根據色條印刷廠就知道CMYK了。也就是說為了方便檢驗菲林顯影的濃度,菲林片的角上有顏色編號。而至于印多少顏色根據每張菲林片的網線來定的。菲林上的網點是告訴你“這里有這種程度的某種顏色”,例如,一般文字版,只有一個黑色,版子只有一張菲林,如果你用紅墨印刷,印出來的就是紅字了。一張菲林片只代表一種顏色,印刷彩色的,最少要有4張菲林片,代表了C、M、Y、K 4個顏色!也可以是四個專色,專色菲林是用單獨的文件輸出成K版的。旁邊的色標不能表明CMYK的具體值,而是對照用的,檢驗菲林出的是否符合要求。有人習慣是畫完角線(裁切線、套準線)后,自己再用各個版上的純色標上各版的名稱。例如,標上C、M、Y、K、專銀,然后分別填上蘭、紅、黃、黑和專色版上的專色,這樣,出來的菲林上都有標識而且特別直觀。而色標的尺寸 10*5mm,并打上紙色的CMYK的英文字母,色塊與顏色名稱一一對應。曬版工人看菲林邊角就可以了。一般來講,菲林的網點角度都是固定的,就像黃版的網角是90度。也有例外的,如果圖象的黃色表達集中在90度的范圍,那么黃色就不能使用90角.否則掛網的痕跡就太明顯了!! 按通常情理,出一個色,就應該打一個色條,依次來檢查在該色出非林的過程中,各個密度階梯上曬制的情況就很清楚了,一般是四個色條,而且排列的很整齊的。
大多數顏色都是靠這四色組合得來得,那么每個菲林都是黑色只不過它們表示的顏色不同C,M,Y,K,看看比例就知道了,再通過印刷四色油墨來。
一、質量、時間是贏得客戶的源泉。
1、生產設備:全開幅面DOLEV800V激光輸出機兩臺,四開幅面DOLEV400V激光輸出機一臺;
使用進口菲林,專用檢查工具。
配奈套服務:電分、打樣。
2、和產能力:每天可以完成250張四開(500mm*645mm)及50張全開(1117mm*825mm)菲林輸出。
3、菲林特點及適用用途:內鼓結構,保證套位準確;單光源成像,保證網點準確、均勻,密度
穩定,可輸出各種網點形狀(圓形網點、方形網點、方圓混合網點等),各種網線(10-625線)。
適合彩色膠版印刷、樹脂版印刷絲網印刷、移印轉印等多種用途。
二、正確的制作是質量關健。
1、陰陽片的了解:根據印刷性質不一樣,菲林輸出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1)、陽片向下(簡稱正常輸出)
指顯影的藥膜面在文字的下方,即正常視覺文字的背面,此輸出最為常用,一般實用
于膠印行業等。
(2)、陽片向上是指顯影的藥膜面在文字的上方,即正常視覺文字的正面,此輸出常用
于絲印行業等。
(3)、陰片向上是指相對陽片輸出而言返之輸出,并設定藥膜向上。此輸出常用于不干膠等。
(4)、陰片向下是指相對陽片輸出而言返之輸出,并設定藥膜向下。此輸出不常用(不要是根據制作人員的制作方便而定)。
三、輸出前檢查
1、檢查文字是否轉曲線。
2、如導入PSD圖最好轉成點陣圖,以免出現爛圖。
3、檢查使用顏色是否為CMYK。
4、檢查頁面設定是否和文件尺寸相符。
5、檢查文字轉曲線后,是否有空心字、爛字、走位。
6、檢查角線是否與成品尺寸相符。
7、檢查角線是否為標準拼版標準色。
8、檢查出血位,一般不少于3mm。
四、輸出后檢查
1、檢查菲林是否與自己的要求相符。
2、檢查菲林有無劃傷。
3、檢查文字有無爛、丟、走位現象。
4、檢查圖片有無爛圖現象。
5、重疊各色片角線,檢查對位是否準確。
五、避免輸出陷井
1、彩 色素材圖片轉為CMYK色彩模式。
2、圖片的存儲格式少用于JPEG格式。
3、漸變效果最好在Photoshop中制作。
4、不要用白色遮蓋作用代替載切。
5、盡量使用常用字體,中英文字不要混用。
6、不輕易使用中文字體的修飾功能。
7、PageMaker排版中盡量少用不常用字體。
8、出血版設置。
9、在深底色的返白色文字,底色盡量用單一顏色。
菲林。菲林的英文名稱是film,是薄膜或膠卷的意思,又有人稱之為膠卷。
菲林的基本組成部分別是:
(1)用作感光的藥膜(又稱「乳劑」);以及用作承托藥膜的
(2)片基(Film base)。
(1)藥膜(乳劑) 藥膜是由在菲林膠片表層(片基)上的感光化學物質,它們由一些感光的晶體微粒組成,而菲林的片基,則是透明的膠片,用作承托藥膜。 菲林藥膜內的粒子是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粒,因此,由菲林拍出的影像,可以作高倍數放大,如在一定的距離外觀看,也不一定看到有明顯的粒子,這一點正是傳統菲林遠勝于目前大約2~3百萬像素的數碼相機。 藥膜的特性是它們在曝光后會實時改變其結構,但其具體的化學變化特性,對攝影師來說,特別是初學者來說,其實并不重要,變化的最后結果才是重要的。 但粗略地了解一下其變化原理還是必須的。當我們拍攝照片的時候,影像的光束穿過鏡頭,進入相機內并投射在菲林平面的藥膜上,使藥膜上的晶體粒子感光。晶體粒子受光后改變其結構并和其它晶體結合成塊狀,投射在藥膜上的光越多,晶體改變并結成的塊狀也越多。投射在藥膜上的光少,則晶體改變及結成塊狀的也就少了。因此,不同的光度射在菲林上就會產生不同數目、大小、形狀的改變了結構的晶體,形成一個還未看見的影像。 這一個我們看不見的影像叫做「潛在影像」(Latent image)。要把這一個潛在影像轉變為穩定的、可見的影像,我們必須將菲林片進行「顯影」(Develop),這一過程一般會交由沖曬店去做,流行的彩色負片顯影會以C-41程序或相若的程序進行,而幻燈片則用E-6程序沖洗,但傳統的黑白菲林則用D76程序或有關菲林指定的程序。 以黑白菲林為例,當菲林以D76顯影時,已改變結構的晶體會變為黑色銀團,形成「負像」(negative)。沒有被光照射的晶體則未改變其結構,其后在定影過程中被定影液(Fixer)沖洗掉,只會留下極淡的甚至透明的部分。 結果是菲林上受光多的地方影像「厚」,受光少的地方影像則顯得「薄」,沒有受光的部分則是透明的,形成一個「負像」(Negative)。 顯影時間及濕度有一定的規定,如時間長了,菲林的藥膜亦會「厚」了,反之時間短了,則藥膜亦會「薄」了。
(2)片基(Film base) 我們上述談到的藥膜必須附在片基之上,使它能夠固定在一個「平面」上,現代菲林的片基是膠片,但藥膜實際上可以涂在任何固體物質上,如紙張、玻璃、布料等等。因此,可以把相片做在T恤、水杯及瓷器上。其實,早期的「菲林」,是把藥膜涂在玻璃片上,當然,那時的「菲林」絕不是叫作菲林(Film)的。 藥膜附在片基的一面,菲林的一面有藥膜,另一面則沒有藥膜,只有膠片?醋笥艺_的影像,必須看沒有藥膜的一面,曬相或Scan菲林時,有藥膜的一邊亦須向下。
(二)菲林的類型和尺寸 菲林的類型可以用形式或大小計算,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a)135mm卷裝菲林,
(b)IX 240 APS菲林
(c)120卷裝菲林
(d)單張的片裝菲林。
(a)135菲林 135菲林是目前最流行的菲林形式,廣泛地用于小型的35mm相機,包括輕便相機以及SLR相機。這種菲林原本是為電影攝影機而發明的,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歷史十分悠久的菲林形式,1913年Leica相機的發明者Oscar Barnack把這一種電影用的35mm菲林用于他自制的一部雛型Leica相機上,其后大受歡迎,使35mm菲林成為歷史上最流行的片幅。由于135菲林的成功,「模仿」135mm菲林的略比135細小的「126」及微型的「110」,但兩者均已淘汰,而135菲林卻仍是菲林的主流。
(b)IX 240 (APS)菲林 這是由Kodak與Fuji、Nikon、Canon、Minolta等共同開發的一種新的菲林形式,于1997年才推出市場可以說是菲林制成的「新貴」,它的特點是把信息交換功能(IX)加入傳統的菲林之上,使一卷菲林同時有三種大小不同的格式,此外,菲林未拍完也可以抽出,稍后才再放入相機再拍攝。優點是比135方便,但片幅較135略細,而且APS沖曬較135貴。是故,APS是否能「成功」,還待時間考驗。
(c)120卷裝菲林 120菲林是一種卷在膠軸上的卷裝菲林,并有一層面紙背保護菲林,可以在裝片和卸片時提供防止走光的保護!120」菲林用于中型片幅的相機,例如Pentax、Rollei、Hasselblad、Fuji、Bronica、Contax 645或Mamiya等中幅相機。
120的片幅大約為6cm(2.25吋)高,但橫度的尺寸視乎不同相機而變,流行的有三種基本畫幅尺寸是:
(a)6×4.5cm(2.25"×2.25")
(b)6×6cm(2.25"×2.25")
(c)6×7cm(2.25"×3")
最早期流行的120片幅是6×6cm,因為Rolleiflex的雙鏡反光機相機的受歡迎而流行起來,而6×6現在仍是中型120單鏡反光機最流行的片幅。由于畫面是正方形的,其優點是不需也不可以轉動相機來拍攝直度,對于時裝或人像攝影師來說,用6×6拍攝的照片,在攝后的剪裁有甚高的可塑性。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想放大成8×10或16×20的照片則必須作裁剪,一卷120菲林可拍12幅6×6的照片。
另一流行120片幅是6×4.5cm,最大的特點是645相機比6×6或6×7相機小巧得多,像Pentax 645N、Mamiya 645和Bronica ETR-Si相機,均比6×6的Bronica SQ-Ai或6×7的Mamiya RZ小得多,645相機把35mm相機的便攜性和較大型片幅的優點結合起來,而且,自從有645的AFSLR出現,645的片幅更受歡迎了。 Pentax 67或Mamiya RZ 67的6×7cm的片幅則可提供大幅長方度的片幅,用途亦十分廣泛,因為長度始終是主流,故6×7在商品攝影中比645或6×6均優越,但6×6則多用人像及時裝攝影。645則是風景攝影的首選。特別是近年面世的645 AFSLR,如Contax 645及Mamiya 645,均十分受攝影師歡迎。 額外一提6cm高的菲林有兩種基本長度:「120」和「220」。兩者都是6cm寬,但220只在末尾有紙背,120則由頭到尾都有紙背。由于取消卷片中間的紙背,故220能在大約同樣粗幼的卷軸中卷更長的菲林。這樣,120每卷可拍6×6照片12張,而220則每卷可拍24張。除此之外,120和220菲林是完全相同的。 大多數120的SLR相機有可隨時拆換的片匣。當你為120相機配多一個片匣時,你便可以在外影時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你可以利用一個片匣安裝黑白菲林,在另一片匣中裝彩色幻燈片,甚至多一個裝彩色負片。每個片匣都可以隨時由相機上拆下,甚至其內的菲林只有一部分曝了光,拆換片匣也不會使菲林走光。把另一個片匣裝上,再拍幾張之后又再取下,之后又把第一個片匣裝上再拍攝剩下的菲林,方便吧!此點是135相機絕對比不上的,除非用有IX功能的APS相機,則亦可隨時換菲林。 隨時可裝卸片匣的另一個好處,是用在需要快速連續拍攝時可預早在多個片匣裝妥菲林,當拍攝完片匣中的一卷時,攝影師可以拆下片匣并立即裝上另一片匣,減少在拍攝中錯失重要時刻的可能性,如有拍攝助手的話,則可把已曝光的菲林取出再換上一卷新菲林,這樣的過程可以反復進行;此外,大部分120單鏡反光機也有不同片幅的片匣,如Bronica SQ-A,便有6×6,6×4.5,135「全景」及135標準度的片匣。
(d)單張菲林 單張菲林是指單獨一張的菲林,英文叫作Sheet film,用于大片幅的專業景式相機(View camera)。最常用的單張菲林片幅是4×5英吋,這一片幅的相機又稱為「45機」。例如SINAR, HORSEMAN, LINHOF及ARCA SWISS均有此類相機,它幾乎是專業商品攝影少不了的設備,事實上,對商品攝影來說,前述的35mm及120均「未入流」,并以4×5吋的片幅為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