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面知識

    ]

    現代平面設計中空間元素的重要性分析

    我的內容:

    現代平面設計中空間元素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
           隨著現代平面設計的展開,更多的藝術家拋棄了對主體細節的刻畫,轉到對平面意象營造的嘗試上,一直被人們忽略的支撐設計主體的設計空間開始被關注和重視。一場以圍繞空間為主的平面設計變革開始了。本文通過平面設計學中的設計圖象原理,來解讀平面設計中這一“空間”現象,以對空間與平面設計在思維根源上的關系有所思考。

    關鍵詞:元素 平面空間 解構 抽象藝術

    一、現代平面設計中空間的定義
           (一)、 背景

    19
    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對于現代藝術來說是一個破舊立新的時代。一方面,繼續著文藝復興以來架上具象藝術的寫實技法,藝術家們已經感到突破的艱難;另一方面,工業化的發展,使得藝術家們開始思考著工業時代的藝術發展方向。著名藝術評論家沃納霍夫曼說:“藝術家們從經驗事實的競賽中解脫出來,察覺到有的形式沖動不能由客觀的相似來確立。他把錯覺主義與它的相關之物(人的中心位置及空間視角)一道拋棄,并繼續挺進到那些原初的、前客觀的形式——我們已經聽說了,它們‘并不是將自己限于一種形式中,而是包涵著所有形式的潛在的可能性’——世界中去![1]因而,1917在荷蘭誕生了以幾何抽象藝術為特征的“風格派”,其代表人物是特奧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 burg,18711931)、皮耶特蒙德里安(Pieta Mandarins18721944)和格里特里特維爾德(Garret Riveted,18881964)等。

           (二)、平面空間的界定
           一、視覺元素  對平面視覺中突出的視覺幾何圖形、圖像、色彩、光影等多元媒介綜合組成的視覺設計內容稱之為平面設計的視覺元素。伴隨著工業化的更新進程,這種視覺元素得到了空前的多門類多樣式的細分化,呈現了煥光多彩的新局面。它分為主要視覺元素和次要視覺元素。我們習慣上把傳達主要信息的元素定義為主要視覺因素,把傳達次要信息的元素定義為次要視覺因素。
           二、解構  平面設計的解構既是單位視覺元素的簡單組合和解散的一種狀態。我們把建筑、繪畫、雕塑變成幾何結構個體看作是一種“視覺元素”的解構,這正是近代藝術設計家們一直探求的風格主義藝術規則。杜斯伯格認為,把這些幾何結構單體進行結構組合可以形成簡單的構成,但是在新的構成中,單體依然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和鮮明的可見性。[2]由他創造出來的風格(De Still)名稱一詞就體現了這種"視覺元素"組合的觀念。對“元素”的運用是藝術家作品的典型特征。把傳統的建筑、家具和產品設計、繪畫、雕塑中所有具象特征完全剝除,變成最基本的幾何結構單體,或者稱為“元素”(element)。[2] 其中比較突出的杜斯伯格做出了更為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打破了之前寫實主義的觀念束縛,又比蒙德里安“新造型主義”中垂直線與水平線正交原則更進一步,充分解釋了他所贊譽的“無法既有法”的新藝術概念,也因此宣布了杜斯伯格對早期“新造型主義”原則的放棄。他對藝術的表達從經驗的寫實跨越到完全的精神表達,不描繪自然物象,不造成任何物象聯想,只是為了表達作者主觀精神和探求放之四海皆準的形式規律。
           三、平面空間 把可以被大部分藝術家接受的二維空間定義為平面空間 ,也即是平面作品中 “次要視覺元素”的關系總和。它由次要視覺元素構成,是物質空間的真實性表達。
    現代平面設計的創意與創形思維特征分析
           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和工藝美學理論的成熟對藝術形態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更多的藝術家對當下的藝術形式提出了質疑,迫切改進藝術當前舉步不前的尷尬狀態:對平面設計創意和創形一味的模仿和粉飾,把注意力都放在“視覺元素”的解構上,忽視了與平面視覺空間的關系,在個體和整體中迷失了方向,這無非是“視覺元素”量數的積累,沒有使“視覺元素”改變其本質的情況發生。
           現代平面設計中新的表現形式和發展趨勢
           1910年第一件抽象作品產生后,在西方迅速發展,衍生出許許多多的藝術形式,成為抽象藝術的主體。自抽象藝術與現代設計的緊密相連后,就結合產生出了更多新的、有意義的、理想主義的藝術作品。
           抽象一詞是指人們對事物非本質因素的舍棄和對本質因素的提取。自達利開始的超現實主義發展到現在表現速度和未來的未來主義、表現非形象的構成主義、描繪直接感受和潛意識的絕對主義和表現主義、視覺構成元素越發簡單越發純粹的表現最低限度的極少主義、表現視覺差錯的效應藝術的野獸派主義。這些流派的發展過程就是對“視覺元素”的提煉、舍取的過程,使平面設計構成的“視覺元素”越來越單一、“清晰”成為當今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趨勢,結果就 給黨下的平面空間帶來更多的展示作用的機會,其表現出來的內在美把之前審美標準上的混亂和分歧給剝離出去,簡單美、秩序美、和諧美得到了更多藝術家的共識,并從平面藝術影響到了產品設計、建筑設計、攝影藝術等很多的藝術領域。
           早在1913年,**至上主義運動的核心人物卡西米爾.馬列維奇(1878-1935)就認為藝術的經驗只是色彩的感覺效果而已,他采用的簡單、立體結構和解體結構的組合,以及采用鮮明的、簡單的色彩,完全抽象的,沒有主題的藝術形式,之后他開始了利用立體主義結構的組合創作,簡單的集合形式和鮮明的色彩對比組成他繪畫的全部內容,視覺形式第一次成為內容,而不是手段,這個探索從根本上改變了藝術的“內容決定形式”的原則,他的立場是“形式也是內容”
           圖像在二維空間中的視覺傳達活動表現
           對于“視覺元素”的組合,即對于圖像在二維空間中的視覺傳達活動表現,威廉.布丁對于如何設計這些內容非常關切,他認為對于設計來說 最重要地是度量,而度量的對象是人,人是度量的對象,同時也是度量者,因此設計的根本是度量的準確。具體從平面設計來看,布丁認為人的視覺傳達信息處理的情感的、物理的、知識的和理智的反應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科學的方法是平面設計最可靠的方法[4]
           平面空間是設計“視覺元素”的特殊符號意義的一種體現。因為,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設計圖象符號,平面空間是藝術信息傳播中隱藏著的特殊信息的代表,是藝術有意識地利用能引起人們相對固定的思維和反應的信息形式。如“萬綠叢中一點紅”中的那一片綠,它又近乎于一種非視覺符號。正如蘇珊朗格所言的:一般人對符號作的定義,都忽視了符號所具有的那種最為重要的理性思維價值,或者說忽視了符號的最主要的功能——亦即將經驗形式化,并通過這種形式將經驗客觀地呈現出來,體現出供人們認識和理解“主要視覺元素”的重大功能。平面空間正是具有了這種功能,所以能為態度、情緒、情感等主觀經驗的表象的種種特征賦予獨特的視覺作用。它把“平面空間”和“主要視覺元素”密切的聯系起來,使整個平面設計更為和諧井然,“平面空間”的真正功能還把藝術家的目光焦點從“主要視覺元素”上轉移了。開始明確放棄烏托邦思想和手工藝傾向,把之前注重模仿、刻意粉飾的修飾技法實踐轉移到對“平面空間”的探索上來,讓人們從固定的審美思維中獲得新生,不再憑主觀經驗去設計和欣賞平面作品,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次序、新的規范、理性的思考和創造,即“新客觀主義”,它讓平面作品更具有新形式、新內涵、新鮮感。真正把“平面空間”摧上了平面設計主角的舞臺。
           如此當人們欣賞一幅“獨釣寒江雪”時,就不會把全部注意力和思考點皆放在那只泊著的船上,而是主觀積極的把更多的審美意識給了那片江面、那片白雪、給了賦予垂釣者無限情感的那個“平面空間”。
           結論
           “空間”,現代平面設計的特殊符號。對這特殊設計符號的靈活運用所構成的語言,使現代平面設計走的更遠,從藝術家對“視覺元素”與“視覺元素空間”界定研究中,我們驚訝的看到了某種奇特的思維過程。當圖形、圖像與平面空間之間出現了約定俗成的或默契的固定聯系時,那么它們就完成了向新平面設計的過渡。平面設計的圖形、圖像創意、字體創意或主題設計,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行進的,只不過最后得出的結果不是單純的“空間”,而是綜合多種要素的平面設計作品,“空間”的應用,就是人們將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和觀念,將自身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意識融入平面設計中的具體方法。這種創意和創形思維的結果,產生了新的平面設計形態,時時體現著人類時代性的創新思想和人文精神。
           注釋:

    [1][
    ]沃納霍夫曼:《現代藝術的激變》,[M],薛華譯,桂林,廣西師凡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07頁。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69頁,第170頁,第168頁。


    [3]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69頁,第170頁,第168頁。


    [4]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09頁。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