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一個產品而言,用戶所體驗的并不單純是審美與功能的設計。 也附加著文化、社會、歷史等多個維度的復合體驗。 蘋果電腦在中國,不單是一個電腦品牌符號,更是一個文化符號。 與此文化符號鏈接的關鍵詞包括:美國、西方、富有、品味、時尚、個性、國際化等。 在當今的國際大背景下,蘋果電腦在中國的用戶體驗,包含著東方在面對西方強勢文化與經濟的入侵時,大眾所產生的“天堂在彼岸”式的文化意淫。
1.
通常來講,形式(審美)與功能設計得到最恰當的平衡,就會拉近人與機器之間的距離。 美麗的外形與易學易用的功能是否配合得當,成為用戶體驗的一個檢驗校準。 機器離人越“近”,人的滿意度就越大,人機交互就更加順暢。 然而審美與功能的臨界點到底在哪里?設計師靠什么來平衡這二者的關系?

拿蘋果電腦作為例子,從功能、易用性、服務等全方位來看。 僅就對中國的普通用戶而言,蘋果電腦的用戶體驗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并不好。 比Wintel更昂貴的價格,較封閉的系統,缺乏第三方軟件廠商的強有力支持,買臺蘋果電腦就好比“請個祖宗回家”。 但是,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人對蘋果電腦趨之若騖呢?
2.
坦白說,就算蘋果電腦有很多不足之處,我仍然更喜歡蘋果電腦。 坐在蘋果電腦旁邊設計,始終相信這臺電腦能激發我設計出更好的作品。
眾所周知,美學在設計中的作用很大。特別是在培養積極的態度方面。 美能讓用戶對產品的不足更加寬容。審美情趣引發個人的積極態度。 甚至會讓用戶對機器產生感情(如喜愛、忠誠、耐性),催化用戶的創造性思維。 在緊張的環境中,美的設計能減少疲勞感,增強認知能力。 所以我們永遠渴望創作美觀的設計。
雖然美麗的蘋果電腦在電腦界從未超過15%的市場份額,甚至在商業上運營的也相當失敗。 但是它的設計卻能抵制住廉價計算機的猛烈進攻。贏得眾多死忠的粉絲。 可以說,“世界不僅是由懶人創造”的,世界還是由“愛美的人”創造的。
問題緊接著就來了:
既然美觀的設計也能拉近人與機器的距離。 那么,是不是產品越美,人與機器的距離就越近?
3.

大言不慚地說,中國的很多用戶使用蘋果電腦首先是因為虛榮心,包括我自己在內。 當然,這無可厚非,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上來說,任何人都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 拿著一臺流線型漂亮的蘋果筆記本電腦和拿著方方正正的神舟電腦,在人群中的感覺就是不同。
愛蘋果,因為愛美,因為愛虛榮,因為愛虛榮的美。 愛并不可恥,只是更深入的思考這一點,發現唯美的的設計似乎并沒有拉近人與機器的距離,反而提示了這一“距離”的存在和不可逾越。 這一現象該如何解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