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andy 于 2009-4-29 09:30 編輯
Photoshop 功能的強大,很大一部分都體現在蒙板技術的成熟與專業化上,而且,Photoshop 中幾乎所有的高級應用,都體現出了蒙板技術的精髓。要完全掌握 Photoshop 的蒙板技術,需要日積月累地學習與體驗,而不是一篇兩篇文章就能完成從蠶蛹到蝴蝶的質變的。本文只是通過幾個簡單的例子,粗略地談一下它的蒙板技術,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創建層蒙板:
背景層是不允許創建層蒙板的,一般地,我們將背景圖象拷貝到新層,并將背景層填充為白色,如圖一:
添加層蒙板的辦法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 Layer > Add Layer Mask > Hide All 或者 Layer > Add Layer Mask > Reveal All 來實現。Hide All 是指將全層作為蒙板,用黑色填充全層; Reveal All 是指用白色填充全層,或者不應用蒙蓋作用。另一種辦法是直接點擊層面板下面的"添加蒙板"圖標來實現。如果添加前沒有選擇任何區域,那么它的功能相當于 Reveal All ,將用白色填充整個蒙板;如果添加前已經激活選區,那么選區將在蒙板中呈白色,而非選區呈黑色。如圖二,我們沒有選擇任何區域,直接進入蒙板,因此整個蒙板是白色的。(圖二)
要注意的是,雖然蒙板中的圖象與原圖相比沒有任何變化,但它們的概念卻是完全不同的。對于原圖,所有操作都會直接反應到圖象上,而對于蒙板中的圖象,所有的操作只能對蒙板起作用。
2.蒙板的編輯:
前面我們也講到,蒙板編輯其實是被當作灰階圖進行處理的,因此它的顏色選擇就只限于灰階圖范圍,當進入蒙板樣式,前景色與背景色會自動變成黑色與白色,這時如果我們要選擇其他顏色,則只能選擇亮度與飽和度不同的灰色。同時請記住,不管哪種顏色,它并不會直接在圖象上起作用,而只是用來作為蒙板程度的判斷的。
下面我們用簡單的蒙板編輯技術,將圖二做成"流金歲月,鮮花有情"的懷舊圖象。
在蒙板編輯模式中,先 Select All 全選,然后按住 Alt 鍵選出圖象中的一部分進行減選,再用 50% 的灰度進行填充,最終效果如圖三:
由于減選后所得區域用的是 50% 的灰度,所以這部分透露出原圖的信息,而不是單純的灰色。
最后我們將背景層進行褐色填充,這樣,最底層的褐色也作為一部分內容添加到了原圖中,這樣就完成了我們的懷舊制作。如圖四:
怎么樣,效果還不錯吧?不過你會告訴我通過選區的工作也能完成這樣的操作。好,姑且不談用選區操作會有多么的麻煩(先拷貝原圖的一部分,再建新層進行粘貼,然后進行選區相減,對所得區域進行灰度填充,再改變原圖的色彩。不僅麻煩,更大的問題在于它的體積比用蒙板制作的大得多!),下面這幅圖如果用選區進行操作該如何做呢?(圖五)
上面我們給出了具體的蒙板樣式,大家可以自己照著做一下,體會一下蒙板的強大功能。
3. Photoshop 的快速蒙板:
這里,我們將快速蒙板單列出來,除了想說明它與我們前面談到的蒙板有些不同外,另外它還有其他非常獨特與實用的功能。
在 Photoshop 工具欄下部有如圖六這樣一個圖標,它用來實現常規模式與快速蒙板模式的快速切換。操作的快捷鍵是 "Q" 鍵。(圖六)
快速蒙板具備前面我們談到的所有蒙板功能,但不同的是:快速蒙板只是一個臨時蒙板,在快速蒙版中所做的一切都只應用到蒙版而不是圖象上;而常規蒙板則不同,它會成會該層的一部分從而加大了圖象信息;常規蒙板只有黑白灰三種色,而快速蒙板則可以任意定制蒙板顏色,不過實質都差不多.快速蒙板中定義的顏色覆蓋的區域具有蒙版功能,而其他地區則處于活動狀態,可以任意操作;而且對于快速蒙板,常規蒙板的功能也適合于它,即黑色表示進行覆蓋,白色表示取消蒙板功能.如圖七與圖八,前者是原圖,隨意選擇一個區域,然后進入快速蒙板模式,可以看見選擇的區域沒有變,可以進行操作;而未選擇的區域成了紅色(即快速蒙板色),表示處于遮蒙狀態,無法進行編輯.(圖七圖八)
快速蒙板在 Photoshop 中更為普遍的應用是作為精確選取工具來使用的. Photoshop 的選取工具很多,如矩形,圓形,多邊形選取工具(適于大范圍的選取,但不能精雕細琢),魔術棒工具(適用于色彩對比較強的選取,但較毛燥),路徑勾勒工具(適用于復雜邊緣的選取,但圓角轉換不大細致),快速蒙版(精確選取,但工作量較大),以及 6.0 中的最新的 Extractor 工具(最新的選取工具,是前面幾種工具的總和,也能非常精確地進行選取,但同樣存在工作量較大的問題),都是各有優點,各有缺陷.
快速蒙板的工作原理在于:為圖象創建一個臨時蒙板,然后通過添加黑色蒙蓋或白色增加或減少選區范圍來完成圖象的精確選取.如圖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