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他設計相關

    ]

    抄襲的三個境界

    抄襲的三個境界
    在設計界,“抄襲”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詞匯,有人對其深惡痛絕,有人對其暗自歡喜;有人對它大加贊揚,有人對它避若蛇蝎。但不管怎樣,“抄襲”現象是廣泛存在于設計界,只是對象和方法各有不同罷了。

    有一句話叫做:存在既合理。當然,這也是一句頗有爭議的話,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廣泛存在的事物,必然有其存在原因。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去追究其根源,找尋其規律,最終為我們所服務。
    抄襲的三個境界:
    初級境界:抄同行
    對于剛剛步入設計領域的人來說,同行的作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抄襲”對象。笨的人是照葫蘆畫瓢,這是“抄襲”的最低層次,可以等同于“拷貝”,既沒技術含量也沒思想含量。聰明的人是分解組合,把幾個作品的一部份分解出來,要不加上自己的一點創新,要不就是幾個作品的組合。但不論如何,他是加入了一點自己的思考進去,創造出了一個還算是新的東西。
    我相信,很多做設計的人,在起步之初都經歷過這一階段。對此也不必報有原罪的負疚感,因為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我們只是設計的愛好者,順便混口飯吃而已。
    中級境界:抄相近行業
    當您混到一定年限,或者當上總監、設計師之類的時候,如果再去“抄襲”同行的作品,會被人所鄙視滴。這時您就要把“抄襲”的眼光放遠一些,不要老叮著同行,試試其它別的設計行業,這樣會讓您的“抄襲”水平達到另一個境界。
    具體的作法就是,如果您是做平面設計的,就可以看一些繪畫、雕刻、三維、攝影、影視之類的作品,反之亦然。這樣不僅會為您贏得眼界寬廣的美譽,而且還會極少出現“雷同”這一尷尬的現象,讓您在設計界聲名鵲起。
    高級境界:抄自然萬物
    如果您還想再上一個臺階,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那您可以把“抄襲”的對象放得更細更廣更遠一些。先說細的部份,比如地上的一灘水跡,墻上剝落的墻皮,光影變幻之下的影子,顯微鏡下一些奇妙的圖案等等一切細微的影像。再說廣和遠,您可以游歷世界,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可以凈收囊中,什么建筑園林、山川河流、民族服飾、地域風情……都可以成為您“抄襲”的對象。這些還只是實的部份,另外一個重大的部份是虛的部份。比如一些美好的情感,酒后腦中閃顯的圖形,夢中殘存的影像……
    你要相信,我們很難創作出一個在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的東西,所有的創作都是基于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這些繁雜的東西構成了創作的元素,我們的創作就是對這些元素的分解、思考、組合。
    所以說,“抄襲”其實只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步驟,而不是全部。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會對“抄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